游戏名称:踢射活动目标
游戏目的:
锻炼学生踢球的准确性。
游戏方法:
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 15 m的圆圈。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2~3组。准备,一组分散站在围内,其他组在圆圈上等距面向内站立。开始,圆圈上学生用脚互相传球,寻机踢射圈内游戏者,被击中者出圈,在圈外做俯卧撑10次。直至把圈内游戏者全部击中,然后与圆圈上另一组交换位置,全部轮流一遍后游戏结束(如下图所示)。
游戏规则
1.踢球者不准踢射圈内游戏者胸部以上。
2.圈内人不准阻截,只能快速移。
游戏名称:控球游戏
这个活动有点类似足球版的抢椅子.抢椅子是大多数孩子们都已经熟知的游戏.标识一个直径15米的圆圈,使用10个锥桶设置路径的内外边沿.指定5个锥桶为空球门.每名运动员有一个足球.6名运动员,同时朝着任意方向绕着由5个空球门构成的圆圈运球.在给出可视信号之后,所有运动员开始抢占5个空球门的其中一个.没有抢到的运动员丢掉一分.
游戏名称:射门游戏
采用小型足球场地(20米到25米×35米到40米),两端各有一个球门,同时参赛团队由两名运动员组成。每名运动员只可以在场地的一半区域活动。目标是在进攻时向对方球门射球得分。从抛球开始比赛。每个团队的运动员每隔两分钟交换位置和角色。
游戏名称:拦截游戏
将运动员分成5人一组并设置10米边长的正方形场地。
4名进攻者站在正方形外面,每个人带一个球。每名进攻者必须控球跑过正方形才可以得分。防守者在游戏过程中都站在正方形里。进攻者一个接一个地进攻直到所有人都完成两次进攻。当正方形里的防守者完成8次防守之后,运动员交换角色直到所有运动员都充当过防守者的角色。成功阻止运过球次数最多的运动员获胜。教练必须教育进攻者在正方形边线耐心等待,同时观察防守者的错误
1、脖子接气球
要求:参加人数8人,两队,每队4人,两男两女(岔开)。
游戏规则:第一个人用脖子夹着气球,然后传递给下一个,下一个也只能用脖子来接,依此类推,看哪个队传递的又快又不会丢气球,胜利的队伍给奖品。
2、智力体力大考验
要求:参加人数8-10人,一男一女组,也可两男,两女一组但在游戏中不利于。
缺点:比较消耗体力。
游戏规则:选好两人一组之后,站成一排,主持人在他们的对面10米远处,在主持人前面放一把椅子,主持人先说出要答的问题,然后吹哨其中一人要背另一个人跑到主持人面前,只要其中一对触到椅子上便是第一个到达者。可直接答主持人的问题,回答错误,再重新开始,只有回答正确的一对才可以去休息,答错者继续游戏。最后评出智力最差的一对演节目。游戏期间问题太难的主持人可以提示。
3、瞎子穿拖鞋
概要:蒙眼前进5步或6步穿拖鞋的游戏。
方法:
1、各队轮流派出1人;
2、把拖鞋放在起点前方5步的地方;
3、回到起点蒙眼旋转三次以后出发;
4、能够准确前进5步,第6步穿到拖鞋教多的一组获胜。
参考:进行中对方可以用错误的指示来扰乱。
4、谁是卧底
在场8人中7人拿到同一词语,剩下1人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词语。
每人每轮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,既不能让卧底察觉,也要给同伴以暗示。
每轮描述完毕,所有在场的人投票选出怀疑谁是卧底,得票最多的人出局。若没有人的得票超过半数(50%),则没有人出局。若卧底出局,则游戏结束。若卧底未出局,游戏继续。
反复2-3流程。若卧底撑到最后一轮(场上剩3人时),则卧底获胜,反之,则大部队胜利。
如果玩的人大于8个,建议有两个卧底或一卧底一帮凶。(帮凶见下)
其他规则:“帮凶”,在游戏中加入角色“帮凶”,隶属于卧底一方。帮凶不知道身份词,但是知道卧底是谁。胜利条件同卧底。(注:帮凶不能第一个说话)
5、成语接龙
用四个字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成语的第一个相同的字【音同就可以】,首尾相接不断延伸,形成长龙。
在成语接龙中,第一句成语称为龙头句,该成语的第一个字则称为龙头字。同时把首尾相接的这个字,称为关节字。
若数龙组合,则每个龙头字组成一个主题词。
扩展资料
游戏是所有哺乳类动物,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。它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,在一种特定时间、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,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。
合理适度的游戏允许人类在模拟环境下挑战和克服障碍,可以帮助人类开发智力、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、训练技能、培养规则意识等,大型网络游戏还可以培养战略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。
但凡事过犹不及,过度游戏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。
2018年6月18日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版《国际疾病分类》,“游戏障碍”,被列为疾病。但是游戏障碍与人们口中说的游戏成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容易混淆
游戏成瘾和游戏障碍有明显的程度区别
游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,又翻译为Play,Pastime,Playgame,Sport,Spore,Squail,Games,Gamest,Hopscotch,Jeu,Toy。现在的游戏多指各种平台上的电子游戏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游戏
你曾经玩过的那些游戏,现在还记得吗
小时候,游戏对我们有特别的吸引力。看着别人玩得热火朝天、酣畅淋漓,特别想加入。我的童年,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,以下这这一款,是玩得最火热的。
“沙包”,也叫跑迷宫。简而言之,是用沙子包在布里,再用针线把它坚实地缝好的小玩意儿。虽说是丢沙包,但一般不使用沙包,而是用纸球。几张废纸,一个透明胶布,就搞定。威力大、弹性强,是一个威猛的武器。
最初级版的丢沙包游戏,就是画一个大小合适的长方形,随着传球方向的变化,挑战者在特定的长方形区域跑跑停停。根据实际情况,规定你有几次机会,机会都用完就输了。如果你在玩的时候不仅没被打着,反而接到球。恭喜你,获得一块“免死金牌”,可以保你,也可以“救活”你的小伙伴。
丢沙包的升级版,就是跑迷宫。用粉笔、能写的红砖头或者炭在地上画一个大小合适类似迷宫的阵营。分成两派,按照先后顺序一派负责传球,一派负责挑战。挑战的谁先到达迷宫里面,再从迷宫跑出来,就能为团队赢得升级机会。
这个升级怎么说呢,第一级,每人刚开始可以跳一步。第二级,每人刚开始可以跳两步……呈递增趋势。每多一步,就离迷宫中心近一步。离返回安全地带也就近一步。
所以,玩这个游戏沉稳耐心很重要。切不可心急。如果挑战者接到球,他可以在规定区域内扔球,让传球者或者团队去捡。为自己赢得时间,争取更快速度的胜利。有些伙伴很想赢,又急于接球给自己脱身的机会。这样往往适得其反。传球者也很精明,看似对你漫不经心,实则在找准机会对你下手。精明的高手,不仅是实力俱佳的能手,还要掌握读心术。读懂传球者的表情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这个道理。
要说到跑迷宫的高手,弟弟哥哥可以算上一个。弟弟哥哥不是两个人,而是一个人。他还有一个姐姐,我们叫她妹妹姐姐。我在上一篇文章有提到过他们俩的称呼。大家肯定都很好奇,为什么一个叫弟弟哥哥,另一个叫妹妹姐姐。其实很简单,他们爸妈称呼他们都是叫“弟弟”或者“妹妹”,我们就把“弟弟”和“妹妹”当做他们的称呼,而我们作为晚辈,自然要在后面加上“哥哥”或“姐姐”。实际上他们比我大不了多少岁,也就三四岁这样。
之前并不觉得这个称呼有什么别扭。就是有一次放学,在学校小吃摊上,妹妹姐姐跟她的同学在买烧烤吃。我上前跟她打了声招呼。“嗨,妹妹姐姐!”她的同学们很纳闷,为什么既叫姐姐又叫妹妹。她对她同学说,我们叫她弟弟也是这样叫的,“弟弟哥哥”。我一脸害羞,一秒出戏。赶紧跑走了。在回家的路上,仔细琢磨。也是喔,既叫妹妹又叫姐姐,既叫弟弟又叫哥哥真的有些奇怪喔。但一回到家,碰到他们,还是叫同样的称呼,改不了口。在别人面前是觉得挺奇怪的,但是叫久了,感觉还挺熟悉亲切的呢。
说到哪了,嗯对。弟弟哥哥是跑迷宫的高手。可能是身经百战还有是男孩子的原因,对这种游戏很上手。所以每次组织游戏选人的时候都是众人期待合作的对象。每次他的团队全军覆没,背水一战的他,都有扳回这局的可能。感觉他能预料传球者出球的准确位置一般,每次都能化险为夷。一侧身、纵身一跃、一闪躲。像一只敏捷的猫咪,身手敏捷,机智勇猛。时刻洞察着传球者的一切行为,并判断是否给自己带来机会或危险。每次在一旁看弟弟哥哥闯关,既刺激又过瘾,甚至希望游戏永远都不要结束。感觉他能把这个游戏的魅力发挥得淋漓极致。当然,也有好几个伙伴跑迷宫玩得很厉害。男生就不用说了,一般选队伍,男生都是很抢手的对象。感觉拉到男生有如抢到一宝,沾沾自喜。钟兴莲就很厉害,身材高挑匀称,不容易被纸球打到。速度也够快。
跑迷宫小时候玩了无数遍,还乐此不疲,跃跃欲试。最少可以三个人玩,多人不限制,越多人越好玩。每一次寒暑假或者其他假期,很多小伙伴都会聚集在院子空地上,一起玩游戏。那种闹哄哄的感觉现在想来都幸福,美滋滋。
未完待续。